法制与新闻网>>
高层动态>>内容详情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景继光 发布时间:2023/3/24 12:52:32 阅读:274


       (本网迅 景继光   通讯员 韩茹)“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申党和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明确要求“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一次又一次为民营经济发展打气撑腰、传递信心。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我们是否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一些不正确甚至错误的议论。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切中民营企业关切,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对稳定经营主体预期、坚定经营主体信心、提振经营主体精神,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继续把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推进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不折不扣把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让他们消除顾虑,放下包袱,放手拼搏,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要依法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家应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新征程上,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民营经济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一定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一线人员,我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将责任抗在肩上。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向好向上发展,更好促进共同富裕,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扎实做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强化与本地区企业日常沟通联系,认真收集企业所需所盼并予以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做企业的“知心人”。强化政策宣贯和信用培育力度,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等级,推动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做企业的“引航员”。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一个人能做得事情也许有限,若人人勇担职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履行职责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民营经济定会迎来更好更绚烂的春天。

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广告服务
新闻热线:010-84772290法制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京ICP备13032123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32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00123号
京报出证字第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