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与新闻网>>
自然生态>>内容详情
大鹏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共同体
发布者:boyichuanglian 发布时间:2018/1/22 17:00:13 阅读:648


葵涌河的整治和入河排污口的消除,让沙鱼涌入海口河水呈现碧绿。

西边洋河坝光安置区段水清岸绿,为社区居民提供宜居环境。

葵涌河中游清澈见底,成为辖区居民休闲的场所。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美丽”首次上升为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维度,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了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时,党的十九大也给我们发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对未来三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日前,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三个阶段、五个率先、九大战略任务、十大方面工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将环境治理和治水提质作为“三大攻坚行动”之一,为大鹏新区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共同体指明方向。

大鹏新区具有独特的山海资源,生态底子良好,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作为新区坚持“生态立区”、建设“美丽大鹏”和“三岛一区”的主力军,牢牢把握住路线图和时间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将此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总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治水提质工作抓实抓细推向纵深,全力将大鹏新区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水林田湖海生态共同体,推进新时代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成为大鹏新区绿色发展的永续动力。

日前,大鹏新区治水提质指挥部办公室公布的数据表明,新区治水提质成效2017年实现了质的飞跃。河道水质改善明显,根据人居委一周一测监测数据显示,新区纳入监测的59条河流中,Ⅰ类水质2条、Ⅱ类水质32条、Ⅲ类水质11条、Ⅳ类水质7条、Ⅴ类水质3条、劣Ⅴ类水质4条,80%以上河道水质达Ⅳ类以上。南澳河、三溪河、西边洋河和正陇水4条黑臭水体河流的整治任务已提前完成,459个排污口全部消除,累计铺设污水管网326公里,污水管网将实现辖区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率从新区成立时不足10%提升至96.1% 。

与此同时,2016年度大鹏新区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简称“大鹏指数”)评价结果出炉。“大鹏指数”综合评价得分在2014年的80.29分、2015年的85.35分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获得86.46分的好成绩。这一分数表明,“大鹏指数”评价体系启用三年来,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取得了可喜成就,并逐步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处于高位发展阶段。

回顾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历程,新区成立6年来,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最严厉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修复陆海生态植被,综合整治黑臭河流,逐步消除河道排污口,全面建设污水管网,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生态环境较新区成立时更加优良,为新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新时代,大鹏新区将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对生态环境全面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根本治理、常态治理,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坚决守护好深圳的“生态基石”。

4条黑臭水体河再现清流 459个河道排污口全部消除

在大鹏半岛3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4条河流。每一条河流源于山地流向大海,其中部分河流流经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注入海洋。长期的历史欠账、滞后的城市配套建设,导致这些河流成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地,成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障碍和生态保护的难点。

南澳河是大鹏新区唯一被深圳市列入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重点整治“黑”名单的河流。多年来,由于河道沿岸商铺、民宅将污水粪便直排河道,河道水质发黑发臭,河道周边臭气熏天。

新区成立后,将南澳河、王母河等10条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和污水管网工程作为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其中南澳河作为新区“一区一示范”项目,启动应急预案。据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2016年,新区投入1579万元,采取沿河截污、河道清淤及河床护砌等应急措施,同时,加快南澳河流域污水支管网的铺设,收集片区污水、断绝污染水,于2016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经第三方机构多次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南澳河黑臭水体治理公众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一位当地居民高兴地说:“想不到多年黑臭的南澳河再现清流,成群的鱼儿游荡其中,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正陇水与三溪河、西边洋河被列入深圳市2017年133条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名单。新区采取沿河截污、河道清淤及河床护砌等措施,于今年6月底提前完成了三条黑臭水体河流的综合整治。其中,正陇水流经大鹏墟镇繁华商业区和居民集聚区,整治难度非常大。

“整治正陇水工程最根本的措施,是100%实现了生活污水的封闭收集。彻底断绝了河流污染源。”据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该片区污水管网建设时,接驳到每一户民居、商铺、机关单位和农贸市场的污水排放口,同时,新建或利用原有污水管道建成雨水排放系统,不仅保证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100%,还同时实现100%污、雨分流。

“现在河水清了,臭味没了,站在桥上可以看到欢快的鱼群游来游去。”一位在桥边经营干货的老板对此感受至深。

位于葵涌的三溪河和西边洋河附近的居民,同样感受到“黑臭河道现清流的变化”。流经坝光新村的西边洋河黑臭水体消除后,河边绿道成了居民跑步、跳舞的好去处。

大鹏新区共有入河排污口459个,共涉及27条河流。近年来,通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河道综合整治,综合执法等措施,于日前全部消除了459个排污口,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入河排污口的综合整治任务。

据介绍,在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中,新区治水提质指挥部专门成立了攻坚小组,明确建筑工务局、环保水务局、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局和各办事处工作分工,制定实施“一口一策”方案,落实入河排污口整治的时间节点、整治措施、责任单位等,同时采取“每周一查”、“每周一梳”等保障机制推进项目如期完工。

在综合整治的同时,新区各职能部门联动,加强河道巡查、加大污染源管控,严厉查处各类非法排污行为,严格执行企业废水深度处理排放要求,确保入河口排污整治效果。

在污水分流管网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排污口溯源调查,查漏补缺,通过设计变更纳入污水管网工程一并实施;对其他漏接排污口则实行发现一处整改一处。

污水管网实现大鹏半岛全覆盖

集中处理率由10%上升至96.1%

大鹏新区成立时,污水集中处理率不足10%,大量的污水或排入河、海或渗入地下。作为大鹏半岛重要的环境保护工程、城市配套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污水管网的建设几乎从零开始。

从2012年开始,新区率先实施的污水干管工程,共铺设干管104.9公里。2014年11月至2017年底,污水支管网在22个片区陆续开工,全面推进。2015年,新区对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了《大鹏新区污水支管网建设三年实施计划》,确定了到2017年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95%的建设目标。

随着污水管网的延伸、覆盖,新区污水处理率实现了逐年大幅递增。2014年提升至51.2%,2015年提升至75.1%,2016年提升至86.6%,2017年提升至96.1%,实现了“一年一台阶,三年大跨越”。

据新区环保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干管工程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包括生命科技产业园、海洋生态产业园、各街道老工业区和重点企业。新铺设的干管全部抵达产业园区和企业红线外,企业通过自建的废水处理设施,将废水净化达标后直接接驳干管系统,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支管网建成片区实现了生活污水100%密闭收集。” 新区环保水务局负责人表示,包括三个办事处老街在内,新区所有原居民住宅都是采用落后的污水处理方法。一种如大鹏墟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是经过陈旧的管网直接排放入河流,另一种如较场尾则是经过居民自建的化粪池沉淀直接下渗排放入海。

大鹏墟镇是片区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和居民集聚区。多年来,该片区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流经大鹏墟镇中心河段臭气熏天、蚊蝇孳生,困扰周边数千名居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时,接驳到每一户民居、商铺、机关单位和农贸市场的污水排放口,同时,新建或利用原有污水管道建成雨水排放系统,实现100%污雨分流。

较场尾在民宿兴起前,居民日常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沉淀由沙滩渗入大海。随着较场尾民宿迅猛发展,300多栋民宿每年平均接待15万游客,污水对海域的污染日益严重。作为首批开工建设的较场尾片区污水管网工程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于2015年5月完工,每一栋民宿、民宅的生活污水通过入户管网直接收集,完好地保护了沙滩和海洋生态。目前,较场尾沿岸的海水在慢慢变蓝,鹏城河水也逐渐变清。

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治水提质机制长效保障

多年来,大鹏新区以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守护“绿水青山”的长效体制、机制,同时也为新区实现治水提质的终极目标提供了保障。

——建立生态文明量化评价制度。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包含价值量层面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率先全面完成了10项自然资源指标的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数据采集,在此基础上率先完成了年度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

——建立生态文明激励约束制度。设立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成为全国首家由政府委托慈善机构受托的慈善信托,以及首个由社会捐赠的专项基金和慈善信托两部分组成的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建立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新型智库,积极探索大鹏半岛规划融合实施协调机制,推动建立环境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对生态保护行为实行奖功罚过。

——建立生态文明高效监管制度。探索生态环保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坚持海陆统筹,整合生态环保、水务、林业、规划土地、海洋渔业等领域行政执法职能和机构,在全国率先成立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局,实现了对大鹏半岛“山、水、林、湖、田”等生态资源和国土空间资源全覆盖的执法监管体制。此外,实施生态治河新模式,健全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督促新区生态发展。

——建立生态文明监督问责制度。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大鹏新区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制度》和《大鹏新区区管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实施细则》,对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明晰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领导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在全国率先试点实施区管领导干部生态保护责任审计,并逐步探索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相关做法得到国家审计署、广东省审计厅充分肯定,相关审计案例入选全市审计优秀案例。

构筑“河长制+段长制”新体系

五大新目标打造治水提质典范区

2017年,新区对标三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标准,结合“美丽大鹏”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治水提质各项工作。6月7日,在新区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动员部署会议上,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向全区提出了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更高标准“创建治水提质典范区”的新目标。并要求各级各部门,以“成功不必在我任,成功必有我作为”的担当和境界,体现大鹏担当,打造治水提质的大鹏质量和大鹏精品。

结合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治水提质的特点,新区构建了“1+7”指挥体系,制定出台了“1+6”工作方案。同时,将64条河流的治理延伸到133公里海岸线,建立以河流“河长制”+海岸线“段长制”的治水提质新体系,以求实现对陆海河湖生态水质的系统修复和永续利用。

新区围绕创建治水提质典范区的目标,立足当下,谋划长远,确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按照时间节点逐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水环境问题,不仅关乎城市人居环境、城市形象,更关乎百姓获得感、幸福感。2020年,新区要再努力前进一步,争创Ⅲ类水质河流先行区,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河流水质90%达Ⅲ类以上。

围绕大鹏新区打造治水提质典范区和深圳市提出的五个治水工作新目标,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将治水与治城相融,治水与治气、治土并进,全面、持续地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根本治理、常态治理,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

目前新区环保水务局已经开展水质提升研究,重点对V类、劣V类水质河流进行研究,逐一提出水质提升措施,保障2018年底水质提升到Ⅳ类;继续开展污水管网查漏补缺,实施管网接驳完善,不断提高新区污水收集率;加快推进小区正本清源改造,确保2019年6月底完成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小区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升葵涌、水头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通过开展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管养、严格执法、加强监管等多种手段,保障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常态化。

2018年,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100%;重点河段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明显改善;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7%,新区河流防洪达标率达80%。

2020年,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南澳河、王母河、葵涌河及坝光片区共25条河流综合治理,河流防洪达标率为100%。

2022年,将新区建成直饮水示范区。新建坝光、丰树山水厂(共18万吨/日),改造西涌水厂,实施原水管互联互通及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实现新区直饮水全覆盖。

同时,新区将实施“蓝天行动”,率先在全国实施对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与监督;在主要道路对高污染排放车辆实施限行;鼓励替代能源、高效低耗车型的应用,积极推广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限制并逐步取缔燃煤锅炉,加强电力设施及民用燃气设施的建设;实施洒水降尘工程,从面源上控制扬尘污染。

持续开展土壤、噪声污染防治。在土壤治理方面,制定《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同时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对污染源监管,严格排污许可;积极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在噪声治理方面,制定交通噪声治理方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推进交通干线周边敏感建筑物的噪声污染治理;严格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等。

新区还将充分借鉴国内外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完善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统计体系和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生态资源动态监测统计和信息发布体系;率先建成环境保护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危险边坡及建筑挡墙人工监测体系、建立东部湾区有害生物监测网络等,实现对区域废气、污水、噪声、重点污染源和防治设施全天候、全方位在线监测。同时,据此建设完善数字环保系统,为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供保障。

数说美丽大鹏

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 PM2.5年均浓度由2012年的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 2017年的24.5微克/立方米,接近一流国际城市标准。

*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0,接近国际一流生态城市标准。

* 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2的90.2%上升至2017年的97.5%。

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河道水质改善明显,80%以上河道水质达Ⅳ类以上。

* 南澳河等4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在全市率先完成黑臭水体治理。

* 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率由新区成立时不足10%提升至96.1%。

* 涉及27条河的459个排污口全部消除,全市率先完成整治任务。

* 6个海域功能区水质均达到国家海水一类标准,水质为优。

*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 5个监测点位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到二类功能区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在50.2~58.1分贝之间,区域噪声达标率100%。

生态自然环境修复保护

* 对526株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列入《深圳市古树名木名录》,实施严格保护。

* 累计完成64个生态修复点,约30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任务。

* 累计向大澳湾海域投放珊瑚苗8800株,珊瑚礁49座。

生态环保投入力度空前

* 累计投入2.07亿元,主要用于垃圾减量分类、节能环保等支出。

* 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专项资金9108.8万元,主要用于薇甘菊防除、自然资产核算数据采集等支出。

* 每年安排大鹏半岛生态保护专项补助(原居民每人每月1000元)1.9亿元。

* 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府投资项目累计投资4.5亿元。(牟茜 文/图)

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广告服务
新闻热线:010-84772290法制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京ICP备13032123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32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00123号
京报出证字第0088号